桔梗[中藥]

桔梗[中藥]

桔梗,中藥名。為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s(Jacq.)A.Dc.的乾燥根。春、秋二季採挖,洗淨,除去鬚根,趁鮮剝去外皮或不去外皮,乾燥。生於山地草坡、林緣或有栽培。分布於全國各地區。具有宣肺,利咽,祛痰,排膿的功效。用於咳嗽痰多,胸悶不暢,咽痛音啞,肺癰吐膿。

入藥部位

植物的乾燥根。

性味

味苦、辛,性平。

歸經

歸肺經。

功效

宣肺,利咽,祛痰,排膿。

主治

用於咳嗽痰多,胸悶不暢,咽痛音啞,肺癰吐膿。

相關配伍

1、 妊娠中惡,心腹疼痛:桔梗一兩(銼)。水一鍾,生薑三片,煎六分,溫服。(《聖惠方》)

2、 治肺癰咳而胸滿,振寒脈數,咽乾不渴,時出濁唾腥臭,久久吐膿如米粥者:桔梗一兩,甘草二兩。上二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分溫再服。(《金匱要略》桔梗湯)

3、 治痰嗽喘急不定:桔梗一兩半。搗羅為散,用童子小便半升,煎取四合,去滓溫服。(《簡要濟眾方》)

用法用量

3~10g。

禁忌

本品性升散,凡氣機上逆,嘔吐,嗆咳,眩暈,陰虛火旺咳血等不宜用。用量過大易出致噁心嘔吐。

炮製

採集加工

春、秋二季採挖,洗淨,除去鬚根,趁鮮剝去外皮或不去外皮,乾燥。

炮製方法

除去雜質,洗淨,潤透,切厚片,乾燥。

生理特性

多年生草本,高30~120cm。全株有白色乳汁。主根長紡錘形,少分枝。莖無毛,通常不分枝或上部稍分枝。葉3~4片輪生、對生或互生;無柄或有極短的柄;葉片卵形至披針形,長2~7cm,寬0.5~3cm,先端尖,基部楔形,邊緣有尖鋸齒,下面被白粉。花1朵至數朵單生莖頂或集成疏總狀花序;花萼鍾狀,裂片5;花冠闊鍾狀,直徑4~6cm,藍色或藍紫色,裂片5,三角形;雄蕊5,花絲基部變寬,密被細毛;子房半下位,花柱5裂。蒴果倒卵圓形,熟時頂部5瓣裂。種子多數,褐色。花期7~9月,果期8~10月。

生長環境

生於山地草坡、林緣或有栽培。分布於全國各地區。

性狀鑑別

藥材性狀

本品呈圓柱形或略呈紡錘形,下部漸細,有的有分枝,略扭曲,長7~20cm,直徑0.7~2cm。表面白色或淡黃白色,不去外皮者表面黃棕色至灰棕色,具縱扭皺溝,並有橫長的皮孔樣斑痕及支根痕,上部有橫紋。有的頂端有較短的根莖或不明顯,其上有數個半月形莖痕。質脆,斷面不平坦,形成層環棕色,皮部類白色,有裂隙,木部淡黃白色。氣微,味微甜後苦。

飲片性狀

呈橢圓形或不規則厚片。外皮多已除去或偶有殘留。切麵皮部類白色,較窄;形成層環紋明顯,棕色;木部寬,有較多裂隙。氣微,味微甜後苦。

相關論述

1、《本草綱目》:“主口舌生瘡,赤目腫痛。”

2、《本經》:“主胸脅痛如刀刺,腹滿腸鳴幽幽,驚恐悸氣。”

3、《別錄》:“利五臟腸胃,補血氣,除寒熱風痹,溫中消谷,療喉咽痛,下蠱毒。”

相關詞條

熱門詞條

聯絡我們